【0219】“我”是谁——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寓意核心
“我”是谁——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寓意核心 张远山 一把枪顶着马大三的前脑门,持枪的隐身者,发出不可违抗的绝对命令:“合上眼!”此时,死亡离马大三尚很遥远,然而马大三的头一动也不敢动,眼睛也一直没敢睁开。
姜文本人称:“我描绘了人类的误解与爱恨,恐怖与死亡。”“我”不一定要指某个具象的人物,他只是一个引子,就是因为这么个不真实的人物,让平凡的马大三也卷入了这场所谓的战争。你可以发现,其实战争对这个小山村“表面”的摧残并不明显,村里人照吃不误,照睡不误。
可能映射的是一心为国的中国人。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具体的指代,没有形象也没有声音。所以应该指的不是某一个人。
鬼子来了开头是谁送来的鬼子
鬼子来了开头是八路送来的鬼子。《鬼子来了》是一部由华亿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喜剧战争剧情片。影片由姜文执导,姜文、姜宏波、香川照之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于2000年5月上映。
故事的核心是两个被俘的日本兵——花屋小三郎和翻译董汉臣。村民马大三被卷入了这场意外,他原本被要求处理这两个俘虏,但他们的命运却因此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马大三出于善良,没有执行村民的决定,反而藏匿了日本兵。然而,村民们最终还是将他们送回了日军手中,这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
我觉得《鬼子来了》是一部由姜文指导并主演的抗日题材电影,讲述了马大三(姜文饰演)等村民为了照看被“我”(游击队)俘虏的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和翻译官,最后被鬼子屠村的故事。该电影在戛纳电影节等国外影展上斩获多个大奖,但因为电影立意取向,主旋律严重不符合,被广电封杀,禁止在国内上映。
海娃是儿童团团长。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 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这时他看见头羊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却没搜到什么,鬼子便让他带路。
-05-02 鬼子来了 电影 谁的百度云里有这部电影 106 2017-07-31 谁有姜文的鬼子来了完整版? 3 2017-05-06 求姜文《鬼子来了》,要无删节版的,162分钟的那个,谢谢。
如何评价姜文的《鬼子来了》
豆瓣评分1,姜文的巅峰之作:《鬼子来了》 姜文的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豆瓣1的高分,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瑰宝。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对白,都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直刺人心。
在《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中,姜文没有顺应中国战争片的主旋律,而是将这部影片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没有夸大中国战争片中擅长发扬的英雄主义,反而将人性险恶之处通通暴露在荧屏之上。
豆瓣评分高达1,姜文的力作《鬼子来了》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视角,被公认为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电影通过角色马大三的复杂行为,探讨了人性的多面性和责任的推卸,展现了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深刻影响。马大三,这个国产电影中最立体的小人物,他的善恶选择并非非黑即白。
因此,评价《鬼子来了》时,我们不应局限于它对中国人的描绘,而应将其视为一部揭示人性普遍弱点的全球性作品。姜文通过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反思并超越这些劣根性,寻求真正的理解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