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的历史实录:难忘1977内容简介
1、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图书中,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恢复高考的历史实录:难忘1977》一书。这部作品划分为三个部分:上编,石破天惊,深入挖掘了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记录,揭示了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和珍贵的幕后瞬间。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2、年,历史迎来了一次大转折,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决定恢复高考,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决定。当年的高校招生文件,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被视为国家教育复兴的曙光。高考试点揭示了文化荒漠的深刻问题,报考者们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们并未退缩,考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宝贵的记忆。
3、这是一本关于恢复高考历史的详尽记录,名为《难忘1977:图书信息》。它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首次发行于2007年12月1日,是一版极具历史价值的书籍。书本采用简体中文编写,便于广大读者理解。开本为16开,每本书页数多达243页,内容丰富详实。
4、年的冬天,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来临,国家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500多万18至30岁的青年,无论他们来自农村、工厂、牧区、学校还是机关,都怀揣着梦想,奔向了那决定命运的考场。紧接着,1978年7月,又有600万人加入这场大规模的考试行列。
5、本书讲述的是57名中国1971978级大学生大学梦圆的真实故事。他们深情地追忆了当年恢复高考带给中国大地的震撼,当年他们荒废学业十多年,重拾书本,艰苦应考的难忘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大学里,他们经历了独具魅力的甘苦自知的大学生活,这些珍贵的回忆,不仅让人感慨万分,也让人深思。
高考1977剧情介绍
年夏秋之际,在东北的一个农场三分场,中国电影《高考1977》的故事拉开序幕。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在床上辗转反侧,思考着农场路修缮的队长人选,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潘志友,一个聪明、能干且觉悟高的北京知青,是他的得力助手。然而,潘志友最近却因与右派之女陈琼的恋情,陷入了麻烦。
年的夏秋之间,在东北某农场三分场。 革委会老迟在床上辗转反侧,睡的极其不踏实。农场的路要翻修,定谁做队长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老迟立刻想到潘志友,潘志友是个北京知青,是老迟的爱将,人聪明又肯干,最重要觉悟很高。
剧情简介: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徐天、吴晴、陆秦生、费兵、梅果这五个年轻人成为高考队伍中的一员。下乡知青徐天和工厂女工吴晴相爱决定结婚。原本幸福的两个人却因为徐天假造政审资料被取消高考成绩和女孩梅果的出现而遗憾的分手。吴晴怀着徐天的孩子和深爱着她的陆秦生一起去医学院上大学。
年12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高考制度迎来了久违的重启。电视剧《我们的1977》便以此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剧集描绘了东北某农场中,一群特殊的北京、上海知青经历了一场命运的转折点。
高考时间为11月28日至12月25日。1977年高考科目:1977年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电影《高考1977》简介:1977年冬天,中断了整整十一年的高考在邓小平的提议下正式恢复。
1977高考时间
1977年12月10日至12日,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时间。 1977年10月21日,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制度。 从宣布恢复高考到实际考试,中间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因此筹备工作十分紧张。 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考试标准和试卷,不同地区的考试时间并不一致。
年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这次高考总共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录取了23万人。
年北京高考是12月112三天,那时高考没有全国统一试卷,命题权在各个省,考试时间也各不相同。1977年的高考分文理两类,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由省、市、自治区拟题,县或区统一组织考试。
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时间在1977年11月21号后,1977年高考没有全国统一试卷,命题权在各个省,考试时间也不同。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