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战役战役简介
1、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1940年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在陈毅运作和粟裕具体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
2、黄桥战役发生在1940年2月27日至3月4日。黄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苏黄桥地区,中国军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
3、第1纵队适时勇猛出击,一举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4日午夜,第2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切断了第89军退路,协同第第3纵队形成三面夹击,将第89军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
4、黄桥战役,又称黄桥事件,是1940年10月,苏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新四军为扩大根据地而向当地驻扎的国民革命军发起的战役。它是新四军改编以来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该战役的进攻对象并非日军或伪军,而是参加过徐州会战的抗日将领、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属的抗日主力部队。
黄桥决战的事件纪实
1、黄桥决战的胜利,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实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新四军重建军部于盐城。
黄桥决战讲了什么?
剧情简介:1940年,党中央为了将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进行了一系列军事部署,陈毅将军率领新四军北上。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急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集中10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企图在苏北境内全歼陈毅的部队。新四军纵队司令员赵勇率部进攻到江苏泰州城外,守城将领刘世仪和刘玉坤急向韩德勤求援。
此片以新四军东进的战斗经历为背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新四军的英勇和智慧。《黄桥决战》影片以新四军在黄桥决战中的英勇表现为主线,展现了新四军在艰难环境下的不屈不挠。
《黄桥决战》 影片讲述,抗战期间为了把抗战根据地连成一片,开展了诸多的军事行动,全片以黄桥为决战,以七千人的部队粉碎了敌人十万人的进攻,赢得了黄桥决战。
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
黄桥战役的战役过程
黄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省黄桥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伏击战。战役过程如下: 新四军撤离姜堰后,将姜堰交给二李(李明扬、李长江、陈太运),韩德勤对此感到恼羞成怒。部分八路军南下苏北皖东,与江北的新四军形成对韩德勤的南北夹击态势。
我们可以利用轴心向左向右自由转动,用兵依然很自如;我们依托黄桥作战,是完全的自卫,政治上有充分的理由,不仅广大群众拥护我们,上层人士也会同情、赞助,就是顽军的大部分官兵也会对他们的这种进攻不满;在黄桥作战,能得到群众有力的支援。
第1纵队适时勇猛出击,一举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4日午夜,第2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切断了第89军退路,协同第第3纵队形成三面夹击,将第89军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
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1940年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在陈毅运作和粟裕具体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
月3日起,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部分两路大举南下,向已由苏南渡江北上的新四军陈毅、粟裕部进攻。10月4日,韩德勤以多于新四军守军一倍的兵力向黄桥发动总攻。新四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经过4天激战,歼灭韩部主力1万人。
黄桥决战军史资料
”全军振奋,三纵司令陶勇身先士卒,挥舞马刀,冲进敌阵,将顽军逼出东门。4日午夜,王必成率二纵截断顽军退路。5日下午新四军对顽军主力第八十九军发起总攻,战至21时,将其全歼,又乘胜占领海安。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在东台县白驹镇胜利会师。
黄桥决战是发生在江苏省的,黄桥,位于江苏省的泰县、泰兴、靖江、如皋等县的中心。黄桥决战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击的战役。
年10月4日-6日,经过三天激战,新四军共歼敌11000多人,韩顽第八十九军及独立六旅全军覆没,军长李守维在逃跑时淹死于河中。黄桥决战胜利后,我军在黄桥召开庆祝大会。1940年秋,陈毅奉命率领新四军北上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