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王阳明》中的剧情有何精彩之处?
该剧讲述了王阳明的恩怨情仇故事。在正德初年,小皇帝对“八虎”太监言听计从,王守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结果被廷杖四十,逮入诏狱。最终被贬往贵州龙场驿。在那里王守仁发现了一个山洞,起名为阳明洞。由于王守仁早年就诗名在外,远近诸生纷纷前来就学,一块蛮荒不毛之地,就这样变成了一方文化圣地。
剧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被生动呈现,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在面对侮辱和困境时,他展现出宽广的胸襟和人性光辉。作为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奇才,王阳明的影响力超越了国界,日本和蒋介石都对其心学深感敬仰。
在剧中,王阳明作为时代的风云人物,面对不公平的时势,他既需要扮演英雄的角色,又不得不面对个人命运的波折。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太监,却能让他陷入困境,这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微妙之处。
剧情设计:电视剧《天下正道》以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为主线,通过展现他在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展现了明代历史的丰富多彩和王阳明思想的深邃独特。剧情紧凑,节奏明快,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沉浸其中。
纪录片《王阳明》全网热播中,这部片子为什么那么好看?
所以这部记录片之所以好,是因为王阳明本身的经历好,有那么多的素材可以运用,而当然这个导演也是挺厉害的,可以合理的运用素材。
这部片子,曾经刷爆了我的朋友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好像是太遥远和不切实际的事情,就像这影片宣传语一样“一道宫门,两重世界”。
为什么中国不推崇王阳明?
1、这主要是因为王阳明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当时并不流行。王阳明的思想是以儒家传统为基础的,但他强调了儒家传统的缺陷,并提出了许多具有革新性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普遍,并不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界的接受。因此,王阳明的思想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推崇。
2、王阳明的思想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因为他提出了“人人皆可成为圣贤”的观点,这一观点打破了当时社会对程朱理学的盲目崇拜,以及人们对于朱熹这个圣人的固有认知。 王阳明批评了朱熹对《大学》的解读,并指出其错误,这一行为挑战了当时的学术权威,对封建统治阶级禁锢读书人的行为产生了冲击。
3、该情况的原因有哲学理念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教育体系与科举制度的影响、政治实用主义考量等。哲学理念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王阳明提出的“心学”以“心即理”“致良知”为核心,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相悖。
4、综上,关于“王阳明在中国不受人推崇”的说法其实是对其历史地位的误解。实际上,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思想影响深远。这种误解可能是由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及个人理解的不同所导致的。
5、王阳明在中国曾经不受推崇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人人皆可成为圣贤,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王阳明心学,是把读书人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解放出来,提出“人人皆可成为圣贤”的向内求的思想,打破大家一味盲目崇拜朱熹这个圣人这个怪圈。